9年过去了昔日的广东“制毒第一村”博社村发展得怎么样了?
添加时间: 2024-01-31 08:16:42   作者: 熟胶粉 粘合剂 界面剂

  警方历时12个小时,共逮捕182名毒贩子,缴获23吨毒品原材料。在将远在他市的领头人蔡东家抓捕后,这场惊险的缉毒行动终于结束。

  缉毒行动虽然结束,可仍有贩毒余孽出逃在外。而被荼毒已久的博社村,一时之间也很难再恢复最初的面貌。因为博社村村长期制毒贩毒,这里的环境糟糕到了极致。

  村子里的垃圾随处可见,池塘田地也早已被毒品污染,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

  提起博社村,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就是“毒村”二字。而博社村之所以能沦落成为“中国制毒第一村”,与一个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人就是蔡东家。

  1996年,蔡东家靠着自家鱼塘的收入,成了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那时的他并没有太多的花花肠子,对村民们也算客气,因此被村民们举荐为村子里的治保主任。

  一天,有村民向蔡东家引荐了两位客人。这两位客人虽然看起来与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是身上的气质总给人一种流里流气的感觉。

  那时的蔡东家并没意识到,这两个“普普通通”的客人,竟然会间接地改变整个村子,让整个村子走上制毒贩毒的不归路。

  那两个人见到蔡东家后,客客气气地说明了来意:“我们想生产一批石膏粉,在别的地方生产要收税,因此想在这里租一块空地,不要让人来打扰。我们也不占便宜,等到事成之后,我们会支付20万元的费用。”

  什么样的石膏粉这么值钱?两人到底是什么来头,竟然随口就是20万元好处费?

  疑惑归疑惑,钱归钱,他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和钱过不去?更何况还是一笔巨款,于是略略思考了一番后,便答应了下来。

  后来蔡东家才知道,那两人口中所说的“石膏粉”,并非他心中所想的石膏粉,而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的毒品。

  当蔡东家给两人找好空地,又按照他们的要求找了几个“看守”场地的人之后,便对此事置之不理了。而那两个人简简单单地搭起了帐篷,将一些机器和材料搬进去后,也就不怎么外出活动了,吃住几乎都在那里。

  这引起了蔡东家的好奇心,没过多久,蔡东家就忍不住前去一探究竟。他想看看这两人做的到底是什么,怎么那么赚钱?但当他刚走到那片空地附近,就闻到了一股十分刺鼻的气味。

  正疑惑着这股味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时候,蔡东家就看到了一根从未见过的水管。这个水管通向鱼塘河流,里面还在不断地排出污水。而那刺鼻的气味,正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蔡东家看到这一幕后心中有些后悔,自己身为村子的治保主任,竟然没有担起相应的责任。

  他有心赶走两人,可是一想到他们承诺的20万元,便犹豫不决。之后,他又仔细思索了一番,觉得只是排一些污水而已,河流有自净能力,问题不大,便彻底不再管这件事了。

  没多久,两人办完事情,线万元。这让蔡东家喜出望外,毕竟这些钱比他一年的收入都多。就这样,蔡东家明里暗里打听两人所制造的“石膏粉”到底是什么。

  当蔡东家刚知道“石膏粉”就是毒品时,心中不由得一惊,自己这不是在帮助人家违法犯罪吗?可是当金钱利益摆在蔡东家面前时,他终究是选择违背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博社村沿海而立,交通便利,深受毒贩子们的喜爱。随着慢慢的变多的毒贩子找到博社村这个“风水宝地”,蔡东家这个治保主任为利益,后门也开得越来越大。

  而且,蔡东家觉得这样“赚钱”不过瘾,还直接教唆亲朋好友和自己一起加入到制毒的队伍中。如此一来,蔡东家不仅成了因毒品获利的间接“受益者”,还成了直接“受益者”,他的“收入”也不知翻了几番。

  因为蔡东家带着家族成员不断“发家致富”,许多村民也十分眼馋,想着让蔡东家拉自己一把。但是蔡东家拉人并不是随随便便的,若是和他沾亲带故或是有用的话,他才会“伸以援手”。对那些贫困穷苦的人家,蔡东家是看都不看一眼。

  渐渐地,整个村子变成了蔡东家一家独大。他的职位也从治保主任做到了村支书,之后还利用不义之财贿赂官员和雇佣打手,“霸占”着整个村子。

  有人愿意为利益当蔡东家的“狗腿子”,也有人为了法律道德和良心与蔡东家对着干。但最后都无疾而终,毕竟蔡东家的势力太大了,贫苦百姓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年轻人惹不起尚且能躲得起,可那些年迈之人,因为守着村子过了一辈子了,不甘心就这么离开,只能忍气吞声地过一天是一天。

  可是整个村子里的水和田地都被毒品污染了,不论是养殖业还是种植业,都不能再继续下去。留在博社村里的人们,最正经的职业便是为那些毒贩子打工、盖房子。

  毒品最初在村子里泛滥的时候,影响并没那么大,村民们还可以在田地里耕种。但是随着村子里流入的毒品慢慢的变多,土地和河流最终都被波及。

  当时,偶尔有村民在说“稻田里的水有毒”时,绝大多数人还不相信,以为是谣言。可是等他们看到因为下地干活而导致脚肿的邻里邻居时,也就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为了不沾染毒品,村民们只能停止种田,另谋出路。但村子里早已是乌烟瘴气,不论做什么,都是处处受限制。

  村民们不再种田,蔡东家一类人并不在意,反而还把废弃的田地当做垃圾厂,向里面倒入被销毁的毒品、或是各种各样制作毒品时需要的手套工具等。

  面对着无法再继续生活的村庄,不是没有人反抗过。虽然博社村制毒贩毒的人不少,但更多的还是普普通通的老农民,这些人更想让自己的家园干干净净。

  但这种想法可以说是天方夜谭,曾有一位老大爷因为受不了当地的环境,向市里写了举报信。单纯的老大爷等了一天又一天,却始终不见上面的人来查,于是就开始抱怨领导不办事。

  但实际上,他的这封举报信早就被在村子里“手眼通天”的蔡东家截了下来,心狠手辣的蔡东家虽然没有对老大爷实施报复,但是打断了他儿子的腿,以此“杀鸡儆猴”。

  蔡东家如此作为当然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可将博社村打造成“家天下”的他,根本就不怕警方的到来。

  进入博社村的道路有很多个,但这些道路都十分窄小。为了以防万一,蔡东家还在路口安装了摄像头、加派“人手”把守,一旦有风吹草动,他们立即就能知道消息。因此对于警方来说,打入博社村内部,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

  蔡东家在路口安排的“守门员”并不简单,一旦有陌生人进入村子,他们就变得十分警惕,不论是来“进货”的毒贩子,还是警察伪装成的便衣,他们走到哪里,“守门员”就跟到哪里。

  这给警方的侦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民警们小心翼翼地探查,却依旧躲不过他们刀枪棍棒的问候。曾有许多次,缉毒警察险些丧命于博社村。

  博社村里的人如此狂妄,好似天不怕地不怕。但最终也躲不过正义之刃,他们终将被法律制裁。而这,是由3000余名警察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

  在2013年12月29日之前,博社村的毒贩子们还在美滋滋地数着大把大把的钞票,可是这一晚过后,他们就像落入了冰窖。而这一切,不过是他们咎由自取。

  那一晚,普通的村民们早已习惯了刺鼻的气味,皱着眉头入眠。而那些毒贩子们却到KTV潇洒,直到累了才肯回家休息。

  此时,将整个村庄包围起来的3000名警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面对这次行动。他们不知道毒贩子的手中有什么,也无法预测接下来会面对什么样的危险,但他们了解,此次行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哪怕命丧于此,哪怕与毒贩子同归于尽。

  一声令下,在毒贩子住所周围等候已久的警察立刻行动了起来。他们冲进毒贩子的家中,准确无误地找到毒贩子,对整个屋子进行搜查,一切都是那么的紧张有序。

  历时12个小时,警方终于将博社村的毒贩子逮捕了起来,毒品也尽数搜出。不过仍有漏网之鱼,可警方并不会放过他们,那些侥幸逃脱之人,总有一天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博社村里的害群之马被逮捕,普普通通的农民们也终于看到了村子能恢复的希望。

  为了防止毒品死灰复燃,博社村以前随处可见的是垃圾,如今随处可见的是禁毒标语及宣传牌。除此之外,还有密密麻麻的监控器,监视着村子里人们的一举一动。

  在警方及相关工作人员努力的同时,村民们也在为改变村庄做着自己的贡献。他们为警方提供在逃毒贩的消息,认真处理着毒品垃圾。

  市政府更是拨款1亿元支持改善博社村,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博社村做到了“夜不闭户”。以前,在家门口放一辆电车都害怕被偷走,如今此现状几乎没有。

  比如,村里的小华因为家庭条件艰苦外出打工,每当有人知道他来自博社村时,总会发出疑问:“你们那里是不是每家每户都会制毒啊?”

  甚至还有人因为他是博社村的人,直接给他扣上了“毒贩子”的帽子。因此,小华每每在外打工时,都不敢说自己是博社村的人,他并不是因自己是博社村里的人感到耻辱,而是害怕别人用有色眼镜看自己。

  不过,跟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变多的人知道了曾经的“中国制毒第一村”博社村,如今已经改头换面,重新做“村”了。

  新上任的村支书刚刚接手满目疮痍的博社村时,心中压力很大,但是在政府及村民们的帮助下,他把村子治理的井井有条。

  如今走进博社村,能看到老人小孩在街道上愉快的聊天、玩耍,空气中也不再有刺鼻的气味,环境比起以往更加干净整洁。一切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2019年,博社村还因为麒麟西瓜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希望在未来,人们提起博社村,想到的第一个标识不再是“制毒第一村”,而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