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评论员 陈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嘉华教授)
近日,上海市委通过了《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方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打造具有鲜明标识的城市软实力特质。
上海在深化建设全世界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恰逢其时地提出了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战略举措。
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1990年首次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关于软实力的内涵和涉及的主要方面,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作者觉得,现在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软实力不同于硬实力的作用方式,进而使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更精准、有效地渗透在方方面面,产生1+1+1+大于N的作用。
可以根据生产要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实践,佐证软实力有着类似“黏合剂”的作用方式,聚合、赋能、优化城市发展的各种条件、要素、功能和优势,使每一座城市都更具活力、向心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使中国的一线城市在与世界顶尖城市的比拼中站上更高的台阶,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经济学最初对生产要素的认知是“两要素”“三要素”说,即劳动和土地,尔后再加上资本。1890年,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第四个生产要素“组织”,即企业家才能。生产的全部过程不能没有作为管理职能的组织,不能没有企业家来执行组织的职能。这里,组织是“黏合剂”,将生产要素整合在一起的“黏合剂”。
熊彼特是创新理论的鼻祖。1912年,他提出的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所做的新的组合”。这里,新的组合通常是创造性、革命性的组合。在熊彼特看来,市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才能把生产要素带到一起并组合起来;企业家精神则在动态中一直在优化重组生产要素,把生产要素转向新用途,把生产过程引向新方向。可见,企业家才能与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未来的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软实力。这和我们现在说,精神品格是城市软实力的内核所在,是完全吻合的。
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曾经这样形容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他说,农业和制造业是“砖块”,服务业是“灰泥”。由此可见,现代产业体系的“黏合剂”是服务,即以研发、设计、金融和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性服务。它们的发展质量决定着产业融合与优化所能达到的水平,决定着现代产业体系所能到达的高度。
可见,生产要素需要“黏合剂”,其不断演化需要新的“黏合剂”起作用;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黏合剂”,从某一种意义上说,产业转型、结构优化,是“黏合剂”升级的结果;城市发展同样需要“黏合剂”,以城市的精神品格聚合发展的各种条件、要素、功能和优势,并不断为它们赋能,使它们提质升级,适应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上海市委通过的前述《意见》,在提出深刻认识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大意义,明确全方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城市软实力的精神内核;着力提升文化建设品位,塑造城市软实力的神韵魅力;着力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展现城市软实力的善治效能;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焕发城市软实力的发展活力;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彰显城市软实力的生活体验;着力增强全球叙事能力,扩大城市软实力的国际影响等方面,深刻阐述了什么是城市软实力,软实力将在哪几个方面对城市发展起作用,以及怎样全方面提升软实力。
上海率先在中国各大城市中提出软实力与城市发展的重大课题,这不仅仅具备深入研究的价值,而且对城市未来建设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城市在推进项目建设、制度建设和功能建设的基础上,加强软实力建设是水到渠成、势所必至,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在未来一段时期,上海将全面推动软实力与硬实力互动并进、相得益彰,加快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个人会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