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发机构虽然被称为“四不像”,但仍“闯入”我们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之中,并被寄予厚望,但它在我国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近年来,广东工业大学原副校长张光宇、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刘贻新等人所带领的团队试图厘清这一“四不像”机构的“主责主业”是什么以及如何持续发挥应有作用。近日,该团队的新书《新型研发机构研究——学理分析与治理体系》出版面世。
在刘贻新看来,新型研发机构并不是“误入者”,而是科研院校、企业及社会资本的“黏合剂”,核心作用是打通创新链,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
成立于1996年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深清院)是业内公认的我国首家新型研发机构。该研究院采取市校共建、企业化运作模式,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具有鲜明的产学研结合导向。
深清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面对这一问题,深清院提出了“四不像”理论进行解释——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文化不同;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内容不同;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目标不同;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机制不同。
此后,新型研发机构开始在各地“自由生长”。2019年,科技部发布《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义、功能定位、基本条件、管理评价等予以规范。
截至2020年4月,我国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规模总量达2069家,45.9%的机构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0%,总收入之和达1771.75亿元,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该团队将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特征概括为“八化”,即职能定位的聚焦化、功能作用的一体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机构性质的多样化、治理模式的现代化、市场需求的产业化、创新服务的社会化和开放合作的国际化。
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为例,刘贻新向《中国科学报》介绍,新型研发机构通常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校其中两方或三方采取“共同投入”模式组建,这种做法可有效推动政企分开和政产学研资协同合作,有利于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和建立现代化科研院所制度,促进各种创新资源的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升创新的整体绩效。
高校院所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但如何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释放潜能,是我国新旧动能转化亟须解决的问题。
刘贻新表示,传统科研院校往往尚未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产权制度体系,缺乏对创新价值的认识,存在供给效率低、强制搭便车及寻租等问题,加之研究与市场分离、组织结构老化、成果转化平台缺乏等,传统科研院所难以满足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需求,难以弥补创新价值链中缺失的环节。
相比之下,新型研发机构则更具优势。该团队认为,新型研发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技术服务、项目孵化、人才培育等一体化服务,支撑引领现代产业发展,通过打通创新链,有效破解科技与市场“两张皮”问题。
而在国家层面出台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制度之前,地方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管理各具特色。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工程师黄燕飞等人总结了四种模式,分别是认定制、备案制、登记制和预备制。各地多采用认定制,由各地科技主管部门对符合认定条件的机构给予资金奖补、税收优惠、人才激励、项目申报等专项政策,支持和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刘贻新提出,由于新型研发机构在组建模式和法人性质上的独特性,有必要由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在更高层次上制定统一的认定标准,对不同类型的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分类指导和规范,制定明确的认定政策。
鉴于科学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经济与科技“两张皮”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现象亟待改变、科技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有待纵深发展,张光宇表示,应该将新型研发机构看成探索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治理体系的“特区”以及深化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张光宇认为,未来国家创新体系应是“三驾马车并行、一个共振场支持”的构成体系(或称“3+1”创新体系),即科研院校、企业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承载创新的三大核心主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三大创新主体提供创新环境和创新土壤。
刘贻新解释道,高校院所聚焦基础研究和知识创新,为创新提供源头活水;企业研发机构聚焦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沟通以上两大创新主体的桥梁,以产学研结合为核心,加速推进技术的产业化;而“双创”是三大创新主体的共振场,以众创空间、前孵化器为抓手,形成创新人才辈出、创新成果无穷的创新氛围。
不过,刘贻新也强调,就当前的发展阶段而言,需要针对阻碍发展的因素,从国家、产业及机构三个维度促进新型研发机构的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层面,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扶持力度,搭建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体系;在产业层面,要围绕产业需求规划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模式,拓展创新成果转化渠道;在机构层面,要打造去行政化、非营利的企业化运作模式,企业孵化体系朝着高端化发展,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刘贻新建议。
自2018年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爆轰驱动超高速高焓激波风洞”(以下简称JF-22超高速风洞)的支持下,姜宗林带领激波风洞团队依据我国独创的“激波反射型正向爆轰驱动”方法,把国际上一致认为“不能用”的正向爆轰变为“可用”和“好用”的驱动能源,成功研制出JF-22超高速风洞。
人工智能(AI)复现一项诺贝尔化学奖成就,需要多久?答案:4分钟。这甚至比阅读完这篇文章的时间都短。而且AI无需反复实验,一次就成功。
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通过研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新近纪沉积物和化石群,我国科研人员建立和完善了青藏高原地区新近纪高精度综合地层框架,并查明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新近纪的古气候环境演化特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杂志。
千川江海阔,风好正扬帆。2015年,伴随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沭阳花木电商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那一年,我也搭上了互联网这一趟“高速列车”,开始在网上销售盆景和苗木,销量和收入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路通了,出路也慢慢变得宽。你瞧,养牛规模逐步扩大,过去一家三五头,现在户均一二十头,而一头牛除去饲料纯收入有三四千元。我们的肉牛很畅销,最远卖到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受极地居民北极熊的“大厚毛衣”启发,浙江大学教授柏浩和副教授高微微悟出了一种新策略。气凝胶涂层容易脱落,材料气凝胶含量有限,耐磨、抗拉伸等力学性能不佳等问题,限制了下一代保暖衣物性能提升的空间。
记者21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搭载我国自研“海经”拖缆地震勘探系统,完成了珠江口盆地260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数据采集。
题:我国将多措并举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据农业农村部消息,下一步将着力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继续扩大油菜面积,着力提高单产。
在国家电投山东海阳核电项目现场,4台汽水换热器正在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行,每小时可供出零碳热量1651吉焦。走进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南露天煤矿装车站,卸料溜槽繁忙运作,管道内的原煤经过抑尘站封装后运出,去往东北。
据预报,21日至24日西北地区东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及以南大部地区日最冷气温或平均气温较历史同期偏低5℃以上,部分地区偏低7℃以上。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也就是说冷暖起伏比较明显。
12月21日,商务部会同科技部修订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经营主体应对照目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等规定,履行有关出口许可、合同登记等手续。
近日,我国开通全球首条1.2T(传输速率每秒1200G比特)超高速下一代互联网主干通路。它是国家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共同协作研制。
南开大学教授陈永胜、刘永胜、马儒军科研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柔性且可持续的个人体温调节衣物系统。这种新型太阳能热管理系统可以充分的发挥有机太阳能电池和电卡热管理器件的柔性特征,将其集成应用于衣物,既智能又不影响穿着体验。
“大模型训练需要大量数据,因此对算力的要求很高。对此,参加会议的专家呼吁,解决算力难题,应重塑大模型算力生态,助力国产AI芯片系统练好“内功”。相较于芯片本身的硬件性能提升,郑纬民认为,通过营造生态,提升国产AI芯片的“包容力”更加急迫。
记者20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自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54天,为期6个月的飞天之旅已完成近三分之一,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一次出舱活动。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
记者20日从商务部获悉,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生活服务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报告研判的187项工程前沿包括93项工程研究前沿和94项工程开发前沿,涵盖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环境与轻纺工程,农业,医药卫生,工程管理9个领域。
在这种背景下,张鑫团队创新性研发出拉曼光谱探针,为深海探测提供抓手。张鑫表示,该研究细化了水合物分解过程与海水深度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气体水合物分解演化机制的理解,填补了天然气水合物原位上升过程数据的空白。
先进的AI工具、月球任务和超高速超级计算机将在未来一年塑造科学研究。天文学家依然担心,由于慢慢的变多的明亮人造卫星群正在用光污染夜空,新的地基望远镜数据可能更加难以获得。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中国科学报》就此邀请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和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教授袁道阳做多元化的分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