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党报的舆论监督,因党报权威性和公信力,受到社会各界格外的重视和广泛赞誉。在新的媒体传播竞争格局中,党报应从进一步强化职责使命、聚焦监督内容、把握时度效、借力新媒体等维度发力,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塑造舆论监督新优势,努力成为纷繁复杂舆论场中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针”。
全媒体时代,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慢慢的变多,舆论监督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个别媒体或认为舆论监督容易惹麻烦,或觉得时效性比不过自媒体,削弱舆论监督力量,减少舆论监督报道,群众的有些呼声和诉求得不到及时充分反映。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越是资讯发达、价值多元、信息纷繁复杂的时候,党报越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越要利用好舆论监督,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统一思想、凝聚合力。
我们党历来格外的重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就专门发布《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1981年1月,《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指出:“各级党委要善于运用报刊开展批评,推动工作。”2016年2月19日,习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48字方针”,其中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党统一领导、全方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无论是从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方面出发,还是从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的高度考虑,舆论监督的功能始终不能丢。面对社会矛盾和问题,如果党报不及时发声、正本清源,各种谣言就会满天飞,别有用心的人就会故意钻空子、带节奏。党报新闻工作者要敢于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特别是面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要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勇于交锋、敢于亮剑,做到坚持真理旗帜鲜明、明辨是非勇于担当。
党报要聚焦“国之大者”“民之大业”“社会关切”,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开展舆论监督。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捡到篮里都是菜。
心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开展舆论监督。党报姓党,所有工作都必须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党报舆论监督首要的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落地来开展,要通过记者深入走访和调查,找准工作中存在的偏差、落差、“温差”,真正为党和政府当好“监督哨”。
校外培训事关许多家庭,亟须规范管理。人民日报“会后探落实·四问校外培训”系列报道,通过深入采访家长、教育从业者、管理部门、专家学者等,对公众反映较为强烈的校外培训虚假宣传、制造焦虑、超纲教学、监管缺失等问题做全面“问诊”,剖析乱象背后的原因,探讨行业健康发展之道,既回应了百姓关切,也为“双减”政策的积极平稳实施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近年来,为推动耕地保护政策的全面落实,湖南日报记者对各种乱占耕地建房、违规挖湖造景、超标准建设绿化带、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进行明察暗访,继2022年推出系列内参报道后,在2023年湖南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报社与省自然资源厅再次联手,对全省耕地保护领域的各种违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实地调查,并录制成警示宣传片在大会上播放,发挥了很好的教育和震慑作用。
以百姓心为心,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舆论监督。“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报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舆论监督,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湖南日报推出报网端融合专栏“记者行动”,针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如孩子就近上学难、自来水质量差、生活场所污染等,或电话协调,或实地调查曝光,尽心尽力出手相助、解疑释惑。2023年7月,湖南新化县部分出租车司机反映,当地运管部门借“建议”之名行“强制”之实,不同意给出租车车主新买的汽车上牌。出租车上不了牌,一旦沦为“黑车”,他们将失去赖以生活的工具。湖南日报记者马上进行实地调查,以《一个“建议”,卡住新化县一批出租车主》为题,对职能部门的不当做法进行了曝光。文章见报后,相关运管部门格外的重视,及时进行纠正,问题很快得以解决。
当初,有人觉得“记者行动”栏目有点“鸡零狗碎”,没有多大的新闻价值。但栏目越办越旺,群众的关注度也慢慢变得高。舆论监督有了效果,党报在百姓心中自然也就有了更高威望。
释疑解惑,紧紧围绕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开展舆论监督。面对一些热点敏感话题,特别是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群众迫切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会这样?我们该怎么去办?党报应及时还原事件真相、粉碎各种社会谣言,有力引导大众舆论。
近段时间,预制菜问题成为公众尤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一方面,预制菜产业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和食品制造业创新转型的重要一环风头正劲。另一方面,因劣质料理包体验不佳等问题,预制菜遭遇信任危机,能否吃得放心、有营养是消费的人关心的问题。众声喧哗之际,湖南日报记者深入采访调查,及时推出《别用“现炒菜”的钱为预制菜买单》《浏阳河畔,预制菜香——浏阳省级农业科技园预制菜产业生产一线见闻》《预制菜如何“炒”出“烟火气”》《预制菜赛道火热,湖南如何突围》等系列报道,为广大购买的人解疑释惑,亦为预制菜的健康发展指点迷津。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报舆论监督是社会的“黏合剂”,而不是矛盾的“催化剂”;是未解决问题,而不是博人眼球、激化矛盾。要把握好时度效,什么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时候报道、报道到什么程度等,都应反复思考、再三权衡。要做建设性的舆论监督,始终坚持有利于改进党和政府的工作、有利于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团结和社会稳定。
2023年7月10日,有知情人士向湖南日报反映,在湖南长沙县黄兴镇国际会展中心,200余人涉嫌聚众赌博。一人赌博,全家不宁。记者闻讯立即深入现场进行调查采访,取得第一手证据,并迅速联系当地公安部门,赌博场所很快被取缔。舆论监督取得实效,当地群众拍手称快。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舆论监督由于没有把握好适当的时机、节奏、力度,偏离正确导向,产生不良后果。有的问题本来是偶发事件,如长时间高密度报道、反复炒作,就可能误导群众;有的问题本来需要及时引导、第一时间发声,如报道拖拖拉拉、姗姗来迟,谣言就可能已大范围扩散;有的问题刚刚萌芽,后续发展有待观察,如抢先报道,就可能造成被动;有的问题党和政府坚决反对,如报道闪烁其词、态度不明晰,就可能让人产生误解。
党报舆论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对事件的公开报道、批评或评论,也有建立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的内参。我们要从建设性的角度,以处理问题为目标选择舆论监督方式,坚持宜公开报道则公开报道、宜内参报道则内参报道。事实上,对于各级党报来说,内参是一种重要的舆论监督方式。
自创刊以来,湖南日报一直格外的重视内参工作,社长、总编辑牵头负责,编委会统筹调度,50多名骨干记者参加。内参报道紧扣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扣老百姓的急难愁盼、紧扣社会关切,既原汁原味反映问题,又全面深刻分析原因,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2022年以来,湖南日报内参获省领导批示超百人次,有效推动了一批老大难问题、复杂棘手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风险预警、决策参考作用。
互联网时代,相比于新媒体的快捷性、海量性、互动性、参与性等优势,传统纸质党报的确具有反应不够灵敏、传播模式相对单一、表达方式固化等不足,但传统党报所具有的权威性、准确性、可靠性、深刻性等也是新兴媒体所不具备的。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少党报的舆论监督通过数字化赋能、新媒体加持,将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和新媒体的快捷性、互动性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作为一家与共和国同龄的省级党报,湖南日报历来格外的重视舆论监督工作。早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群众工作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调查处理群众投诉建议。2001年,互联网呈蒸蒸日上之势,报社在旗下的华声在线新闻网站适时开设“投诉直通车”专栏,着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进一步打通社情民意渠道。2011年,湖南日报“来信”版与“投诉直通车”资源共享,尝试舆论监督工作的报网互动模式。2015年,新湖南客户端创立,湖南日报、华声在线网站的舆论监督板块与新湖南客户端“湘问”频道融合,报社舆论监督进入媒体融合新阶段。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湖南日报、华声在线网站、新湖南客户端实现人员互通、数据共享、统筹策划、多元传播,舆论监督的产品和方式进一步丰富多元。针对重点线索、明显问题,通过在线转交、联合发函或组织记者实地调查采访等,以公开报道、内参、舆情专报等形式推动问题解决。投诉、反馈等在网端同步刊发,报纸版面精编选登,报纸深度调查通过网端及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二次传播。
2023年以来,一批打着“包技术、包回收、高收益、零门槛”旗号的公司,诱导农户购买难以养活的高价种苗,设下种种伤农陷阱,让不少农民创业未果、损失钱财。湖南日报网端融合专栏“湘问·投诉直通车”收到300余条涉及“订单农业”的投诉,金额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甚至几十万。6月9日至27日,华声在线记者经过深入调查,推出系列报道,揭露“订单农业”种种骗局。7月18日,整理有关报道素材,在湖南日报刊出《“订单农业”骗局屡屡伤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领导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对设骗局坑农者,要集中予以打击,要依法从快从重,绝不姑息”。
通过新媒体加持和数字化赋能,湖南日报舆论监督的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一方面,群众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都能及时有效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应和解决。另一方面,对舆情的收集、分析和研判能力逐步提升,党和政府的“耳目”功能进一步彰显。2020年,“湘问·投诉直通车”作为新闻名专栏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