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年谱》记载,1959年6月底,曾回到了阔别32年的韶山,在韶山住了两天然后出发去长沙,在长沙又见了一位故人。
按照有关标准,李淑一早年并没有参加革命,所以一般称呼她为柳直荀烈士的夫人。毛主席之所以接见她,有两个原因。
第一,新中国成立后,李淑一曾多次致信毛主席,要么是寻求帮助,要么是交流诗词,毛主席都给予回复,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二,李淑一是杨开慧生前最好的朋友,毛主席和杨开慧的感情比山高,比海深。刚刚回到故乡看到过杨开慧的旧照,心情沉重。
表面上看,毛主席这次长沙之行只是简单地和故人叙叙旧,实际上,情深义重的毛主席对亡妻有深深的思念,从他和李淑一的合影就能看出来。
李淑一是杨开慧在长沙读书时的好友,也是一个宿舍的闺中密友,和的相识便是来源于此。
1917年前后,在湖南长沙求学期间,得到导师杨昌济的赏识。虽来自农村,却有超高的学习天赋,杨昌济从的身上看到了光。
为了专门培养,杨昌济多次让登门讨论全国形势,在杨昌济家见到了这个温柔可爱的杨开慧。
慢慢地,杨开慧发现十分特别,他身上不仅有独特的品质,而且爱学习,爱思考,甚至没什么问题可以难倒。
李淑一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白箬铺镇桃林村,从小就是书香门第,会写文会做诗,她告诉杨开慧,遇到这一种的好男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不久,从湖南师范毕业,去北京开始了打工生涯,恰巧杨昌济也去北京大学当教授,在杨昌济的推荐下,来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图书管理员,月薪8块钱。
在这期间,杨开慧和感情日益升温,甚至慢慢走到了一起,一年后,杨昌济病重,在杨昌济临终前,杨开慧对父亲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杨昌济同意了这门婚事。
1920年,和杨开慧在长沙结婚,婚后二人十分幸福,当时李淑一也送来了新婚的祝福,杨开慧看到李淑一没有对象,便想让给介绍一个。
笑着说,我身边还真有个不错的人选,那就是柳直荀。剩下的就是杨开慧去做李淑一的工作了,李淑一虽然出生书香世家,但家里封建思想严重,正常情况下不会同意嫁人的。
柳直荀和既是同学也是战友,早年和萧子升经常在学校搞社团,青年柳直荀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毕业后跟随闹革命。
柳直荀的父亲柳午亭和杨昌济也是好友,早年间也曾留学海外,曾去拜访过柳午亭,柳午亭博览群书,熟读古代历史,十分敬佩。
在杨开慧夫妇的撮合下,李淑一和柳直荀见了一面,不料李淑一和他一见钟情,她被柳直荀的帅气和才气打动,这连也没有想到。
1924年,柳直荀和李淑一结为夫妻,但当时正好是闹革命的高潮时期,柳直荀一直忙于革命工作,聚少离多,可李淑一不离不弃:我等你回来!
结婚后3年左右,柳直荀因革命离家,李淑一独自在家教书,养育儿子,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没有想到,那次离别竟然是李淑一和丈夫最后一次见面,1927年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李淑一突然和大家失去了联系,只能暗中支持。
不料,杨开慧29岁的时候被人抓捕,1930年被残忍杀害,在杨开慧生前,曾让李淑一去做思想工作,杨开慧对李淑一说:
我不能背叛他。我十几岁就开始崇拜他、敬仰他,后来爱上他,他就是我全部的主心骨!他有思想、有才华、有能力、有抱负,如果他把这些都用在自己升官发财享乐上,我不会这么崇拜他佩服他,还把性命都搭上。
李淑一被好友的精神所打动,她回去后一直想方设法联系,但是当时的环境在的笼罩下,一封信都很难寄出去。
没有想到的是,反动派居然残忍地杀害了杨开慧,李淑一得知后彻夜泪流,她失去了最好的闺蜜,连自己的丈夫都下落不明,她只能祈祷早日革命胜利。
她等待丈夫的归来,足足等了20年。1949年,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解放,李淑一还是不知道丈夫的下落。
托人告诉李淑一,柳直荀已经牺牲多年,节哀顺变。李淑一得知这一切泣不成声,原来这么多年,李淑一一直在守寡,她没有改嫁,而是在长沙靠着微薄的工资度日。
遥想当年,湖南的四位青年男女,在风雨如晦的岁月,相互之间结成了多重关系,挚友、闺蜜、夫妻、红娘……杨开慧、柳直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为国捐躯。
1950年,李淑一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讲述了当年杨开慧牺牲的情景,还特地提出,想去北京找一份工作,希望毛主席帮忙。
实际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不光是李淑一,有很多家乡的亲戚都写信来让毛主席帮忙,要么是安排工作,要么是寻求学业。
毛主席向来铁面无私,他从来不允许搞特殊,他回复李淑一:学习马列主义,可以在工作之余学习,不必远道来京。
毛主席表面上严肃再严肃,实际上面对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怎能不怀念,对亡妻的思念永远是生者心中一个难解的结。
1957年1月,《诗刊》刊发了毛主席18首诗词,俗称是毛主席在马背上哼成的诗词。
时任长沙第十中学的语文老师李淑一在杂志上看到这些诗,爱不释手,他突然想起来了当年毛主席为杨开慧创作的一首词,星移斗转,时光流逝30多载,李淑一除头两句记得外,其余全忘却了。
但是在这本杂志上,李淑一并没看到这首词,随后,她鼓起勇气,再次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还附了一首自己为丈夫创作的一首词。
第一,这是我之前为柳直荀创作的一首词,不知道写得好不好,希望毛主席给改改。第二,我记得您为杨开慧创作了一首词,希望您给我抄录一遍。
毛主席在三个月后,在百忙之中给李淑一写了回信,整整四页纸,这是毛主席在建国后给好友写信写的最多字数的一封信。
第一,你创作的那首词,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面。大作读毕,感慨系之。
第二,给杨开慧创作的那首词不太好,就不写了,我新写了一首《蝶恋花》,赠给你,寒假如有可能,代我去看看开慧的墓。
值得注意的是,在毛主席给李淑一的这封信中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李淑一提到的《虞美人》,毛主席并没有重新给她抄写。
难道毛主席也忘记了这首词?答案是否定的,毛主席从小就记忆力好,他断然不会忘记自己创作的一首词,此外,那就是毛主席并不愿意把这首词拿出来。
关于这首词,据毛主席身边的护士吴旭君说,在毛主席70高龄的时候,曾抄录过这首词,交给卫士并说:一定要把这首词保存好。
一直到毛主席去世后18年,经过有关部门允许,这首词才终于面世,这首《虞美人》一经发表,轰动了全国:原来毛主席对杨开慧的感情是如此的深厚,这首词每一句都让人泪流。
《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词创作于和杨开慧新婚燕尔之际,外出出差,因为思念杨开慧彻夜难眠,在凌晨写下了这首感天动地的诗词。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试想,刚刚新婚的,思念了妻子一晚上,终于等到天亮,可是百念俱灰,这种感受无人可知。
一如李商隐《无题》中说的“一寸相思一寸灰”。在一生创作的近百首诗词中,这是他极少数的婉约诗词,证明了他和杨开慧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据悉,在毛主席的原稿中,笔端饱蘸的墨汁在宣纸上滴下有多处墨点(发表时已抹去),真是点点犹如离人泪啊!
如今,李淑一的来信,恰好触动了毛主席心中的悲痛,坐在书桌前,毛主席怎么会轻易把这首词拿出来,面对当年那美好的爱情,毛主席在长长的几声叹息后,宁愿重新创作一首词。
莫不想,这首词让李淑一声名大噪,当李淑一收到毛主席的回信中,他在长沙中学出了名,人人都知道了她和毛主席的故人情谊,随后,李淑一再次请求毛主席,希望把这首词发表。
经过毛主席同意,这首词最早发表在湖南师范的院刊上,根据李淑一的意思,把毛主席原定的题目《游仙》改成了《赠李淑一》,后改为《蝶恋花·答李淑一》。
各大报刊争相转载,李淑一的名字也被广为熟知。最后,这首词被刻在了杨开慧烈士的墓碑上。
《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当时,毛主席的好友郭沫若曾专门读了这首词,他给予高度评价,要知道,这首词是毛主席诗词中唯一的上下阙不同韵的词,毛主席宁愿转韵也要用蝶恋花这个词牌。
郭沫若说:这里使用着浪漫主义的极夸大的手法把现实主义的主题衬托得非常自然生动,深刻动人,这能够说是古今的绝唱。
李淑一因为这首词,被全国人民熟知,学校也对李淑一进行力所能及的照顾,为了感恩毛主席,她受毛主席的嘱托,特地到长沙板仓看望了杨开慧的墓。
此后,毛主席专门给李淑一写信:寄上五百元,聊佐菽水,勿却。不久可能去你那里,可谋一晤。
意思就是,之前你曾让我帮助你,在公事上没有帮助,这是我的私人稿费,帮助你。
李淑一得到毛主席的稿费资助,泣不成声,实际上,李淑一是毛主席的朋友中,对李淑一帮助最大的。
早在1954年,毛主席就尽力帮助着李淑一,这年毛主席曾给秘书田家英写过一封信,信中说:
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烈士的夫人,教书为业,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一个问题。
从毛主席给秘书的信中能够准确的看出,当年毛主席第一次收到李淑一的信,就向文史馆推荐了李淑一,只是当时文史馆的馆长要求很严,最后“没有录取”,所以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毛主席只能用自己的稿费资助李淑一。
据李淑一的儿女回忆,当年毛主席寄给李淑一“聊佐菽水”的500元钱,李淑一后来一直存着,以作纪念。
1959年夏,毛主席在去庐山开会之前,抽空回到了故乡韶山,从当年上井冈山前离开故乡,到现在已经整整32年了。
毛主席在故居上屋场做了短暂停留,当他看到屋子里杨开慧的照片时,往事涌上心头,当年杨开慧牺牲时不到30岁,毛岸英当时才8岁。
想到这一切,毛主席想到了和自己多次通信的李淑一,随后,毛主席打算去长沙和她见一面,让人通知她在蓉园见面。
当时在湖南工作的也马上去陪同毛主席,自1956年后,他先后在湖南担任湖南省委委员、湖南省副省长等职。
见到李淑一后,毛主席亲切地和她握手,并对等人介绍说:“你们还不认识呢吧,她就是我经常说的李淑一,开慧的好朋友,好闺蜜,她之前写了一首词,我的《蝶恋花》就是按照她的意思和的。”
毛主席如此隆重的介绍让李淑一受宠若惊,大家一起看了湘戏,最后还合了影,从毛主席的李淑一的合影看,毛主席表情凝重,不太高兴。
此后数年,李淑一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一直在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工作,为祖国培育着花朵,她和毛主席也经常写信,但是因为工作原因,和毛主席再见一面却很难。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在上海妹妹家客居的李淑一惊悉噩耗,“悲痛欲绝,哀号不已”。她赶回北京,与儿子和孙女一起,到人民大会堂瞻仰了毛主席遗容,向这位相交半个世纪的老友作最后的告别。
在李淑一的心中,他永远都不可能忘记毛主席的恩情,其实,即便李淑一不是杨开慧的好友,毛主席也会对老朋友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照。
毛主席逝世后的第二年,李淑一如愿来到北京,被中央文史馆正式聘为馆员,李淑一知道这份工作来之不易,这时她才终于了解到,原来毛主席早就推荐过她。
李淑一曾培养了无数学生,个个出类拔萃,她的子女也很有出息,李淑一如今共有6个孙子(女),个个学业有成。
1997年6月,李淑一在北京去世,享年96岁。临终前,她嘱咐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一定要踏踏实实,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李淑一对革命牺牲的丈夫刻骨铭心的爱伴随了她的一生,因此有了她和毛主席非同寻常的交往,以及那首感动天地的《蝶恋花》词。她的一生,永远可以让我们怀念。
李淑一既是慈祥的姨母也是一位为人师表的好老师,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都是大姨亲口讲的。她教导我们,永远别忘记毛主席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
上一篇:这些家具厨具赶紧扔了是高致癌物!千万别让家人再买了……
下一篇:粘合剂喷发成形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