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 巴州区独具特色的林业产业
添加时间: 2023-12-12 12:02:12   作者: 水泥 干粉砂浆 楼板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8月25日,巴中市巴州区梓橦庙镇村民谢凤远7分地里的几十棵栋青树已挂满雪白的蜡花,再过几天就能收获白蜡,待一番熬制过后,就要卖给河北省的外地客商。“近两年白蜡行情一路向好,一斤卖到230至240元。”谢凤远算道:“买1斤虫种160元,平均产2.5斤白蜡,纯利润达400多元。”今年谢凤远买了100斤虫种,预计可净赚4万多元,比梓橦庙镇人均年收入高出了4倍多。据悉,目前该镇有1000余户农户投入发展白蜡产业,这是农户们一笔不斐的家庭经济收入。

  “白蜡理化稳定性很高,耐腐蚀、耐高温,多用于军工的飞机、船舶上做高级润滑剂,在医药、家装、汽车内饰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其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非常好。”巴州区林业局产业科长曾海波介绍,但白蜡适种区域狭小,在我国仅有四川、湖南有较大规模的生产,四川白蜡品质高于湖南,而四川又以巴中市和峨嵋市的生产最为集中,历史最为悠久,蜡质最好。为此,巴州区正加快申报白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早在集体经济时期,我们梓橦庙镇就成立过专门的土产公司,统一购买蜡虫、统一生产销售白蜡,当时,在峨嵋市有一家化工厂,对初炼白蜡需求很大,为了挣工分,全镇几乎家家户户都发展有白蜡。但随着包产到户,解决口粮问题成为‘主要矛盾’,另外受到白蜡价格走底的市场冲击,化工厂也不再收购白蜡了,这个传统产业就逐渐淡出了人们视线。”梓橦庙镇副镇长王伟介绍,“近年来,由于云南昭通、四川凉山等地白蜡虫产地干旱,虫源减少,推高了白蜡的市场行情报价,之前每斤白蜡80、90元稳起好多年,近两年一下就涨到200多元,2013年,梓橦庙镇产出白蜡约70多吨,按每公斤520元计算,产值达到了3600万元,特别是像谢凤远这样买虫种较多、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每家每年斩获4、5万元不成问题。”

  “得益于巴州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的调整。之前因为家底薄,林业工作重点一直是绿化造林,而现在有了资源基础,强调生态保护和发展产业相互促进,巴州区有白蜡生产传统,到处都是拴白蜡虫的白蜡树(俗称栋青树和茶凉树),还有用来包虫子的桐树,所以建基地根本不用专门买白蜡树苗,只需从村民庭院里扦插过来就行了。”

  “除了资源丰富、生产传统,还在于白蜡适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情况下发展。白蜡虫在谷雨前后用桐树叶包起来,栓到白蜡树上就不用管了,4个月后,在处暑、白露期间,只需把蜡花从树枝上剥下来放到锅里熬制一下就行了。技术方面的要求并不高,男女老少都能做。”曾海波指出,据了解,巴州区已从2011年开始,将白蜡作为一项特色林业产业来发展,争取并整合资金100余万元建立产业基地。

  在柳岗坪村祥泰白蜡种植专合社,理事长刘国宗介绍,合作社的1000亩基地里,除了栽植白蜡树,还在树下种植了红薯、黄豆等农作物,除了增加亩产,还可利用大豆的固氮能力增加土壤肥力,这些农作物的叶子也可成为优质的绿肥,使园区朝着现代林业高产绿色低能耗的标准发展。

  白蜡虫只在金沙江河谷气候湿润,又有一定海拔高度的地方存在,除此以外还有“大山虫”和“小山虫”之分,大山虫产地在昭通、楚雄以及凉山州的美姑、昭觉、西昌等地,有90到100天的产量,而巴中市南江县只有小山虫,仅有70天的产量。随着大山虫的原产地连年干旱,虫源成了发展白蜡产业的较大掣肘。此外,白蜡虫只有第一代虫能分泌蜡花,想让它自繁也行不通。由于虫源难觅,白蜡虫都已从检验检疫名单中去除,其价值和珍贵性可见一斑。有了虫源“五年一周期、三年好寻、两年难买”的循环,巴州白蜡也可能遭遇生产规模的大小年。

  对此,曾海波表示,这也正是巴州区申请白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原因所在,通过技术提升、有序组织,尽快把自身品牌树立起来,等到在市场上树立起影响力之后,其信誉和价格都能确保,就能够最终靠提前预定的方式,获得虫源的优先供给权;将来更不排除在政府层面,加大跟凉山州的官方合作,让白蜡产业在巴州区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