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滑石出口有一定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添加时间: 2024-03-28 10:00:39   作者: 水泥 干粉砂浆 楼板

  滑石是我国的优势矿产,在全球贸易中有着主体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是最大的出口国。2019年我国滑石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25%。出口的滑石大多数来源于辽宁海城、山东平度、广西龙胜,集中度比较高。出口是我国滑石工业的重要市场,50%销售数量和65%的利润来自出口。

  我国滑石工业30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拥有世界最大粉体加工能力,具备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实力,正在从资源优势向加工优势转变。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原料产量年年在下降,价格随之上升,原料的短缺已经制约本国工业的逐步发展。随着更多的全球订单向我国迁移,仅仅依靠自有资源已经没办法满足。我国不仅需要国际市场销售产品,也需要世界资源支撑持续发展。

  资源优势一直是支撑我国滑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因素,但近年来正在弱化。我国白滑石资源垄断国际市场长达50余年,价格一直上涨,但2012年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来自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白滑石质优价廉,成为全世界大多数来自地。

  我国中高档原料的价格比国际市场高20%~30%。欧美、日韩国外企业从国际市场采购原料加工成品,比我国出口的同种类型的产品价格低5%~15%。在低端市场,印度、巴基斯坦的产品价格远低于我国的价格。我国滑石出口面临的挑战不再是价格过低,而是价格过高,甚至高于国际市场行情报价,导致近年来出口规模持续萎缩。2010年我国滑石(含绿泥石)出口134万t,2019年已降到83万t,年均降幅4.2%。

  2017年我国取消了出口关税和配额,虽然某些特定的程度地减轻了企业的出口成本,但这些利好正在被国内原料成本、人力成本的上涨所抵消。

  我国滑石行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国际市场,50%销售数量和65%的利润来自出口。失去国际市场会加剧国内产能过剩,导致恶性竞争,恶化产业环境。企业迫切地需要出口退税的支持,降低出口成本。

  滑石是普通的非金属矿产品之一,在任何应用领域都不是主材,均是辅助性填料,使用的目的是为降低成本。其重要性在国内长期被高估和人为拔高。过去对滑石粉体有错误的定性,把滑石原料和滑石粉体混为一谈,都视为“两高一资”。

  滑石粉体属于加工制成品,一般粉体加工成本占到总成本的35%~50%;微细粉体和超微细粉体占到50%~70%,是新型材料。未来的纳米级滑石粉,以及以滑石为基料的新材料可能为下游产业带来革命性的飞跃。滑石粉的微细加工技术上的含金量较高,还有许多难题亟待攻克。国内对粉体深加工持积极引导和鼓励态度。但原料和粉体的出口多年来没有区别,均按“两高一资”管控,没有体现对加工制成品的引领和鼓励效果,也造成我国的滑石粉体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减低。据了解,除中国以外,全世界滑石的出口(除北朝鲜情况不明朗外)均全额退税。

  目前,国内高档原料紧缺,而国际市场的价格比我国低20%~30%,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不但要考虑怎么有效利用我国的资源,更要放眼世界,考虑全球资源为我所用。从保护我国自有资源的角度看,没理由把国际市场上质优价廉的资源拒之门外,过度消耗本国资源。应该以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些新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

  当年对进口设置关税是为保护本国产业,但现在则导致国内原料紧缺,资源过度开采,既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降成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2010年我国进口滑石总量为2.3万t,2019年已达到9.6万t,年均增长率为35.3%。国内对国际市场原料的需求增长幅度较大。

  令人遗憾的是迄今我国滑石进口关税还是3%,这不但有悖于国际贸易中互惠互利原则,也不利于维护我国全球化引领者的形象。建议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恢复滑石粉体出口的全额退税,提高价格竞争力,稳定出口市场,帮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取消进口关税,鼓励更多使用进口原料,减轻自有资源的压力,提升制成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形成原料进口,制成品出口的良性循坏。推动内外双循环的相互促进,实现对国内外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