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大暑将至注意“三养”结合谨防空调病
添加时间: 2024-02-11 10:00:26   作者: 水泥 干粉砂浆 楼板

  华声在线日讯(通讯员 王鑫 记者 邓桂明)本周末将迎来大暑节气,大暑是夏天最后一个节气。俗话说:“大暑小暑,上蒸下煮”,大暑时节,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热和湿是大暑节气的主基调,也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在暑湿难耐的日子里,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口腔头颈外科护士长常卫提醒,养生要做到养脾胃、养津液、养心神。

  伏天湿热较重,轻易造成脾虚,要注意健脾胃。固护脾胃,应尽量清淡饮食,不可进食过多寒凉之品,如西瓜、梨、冰激凌等,贪凉喜冷易损伤脾胃导致湿邪内生,同时因外环境的湿气较重,容易使人出现头身困重、胸闷、口臭、长热痱子、大便不通畅、腹泻等症状。

  绿豆有健脾的功效,可以适当喝些绿豆粥祛湿健脾。中医认为,绿豆煮汤能够消暑益气、清热解毒,对于轻度中暑,头昏头痛、胸闷气短、无汗烦热症状能起到治疗效果。另外还可通过三伏贴、盘龙灸、或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调理脾胃。

  伏天气温高,人体容易脱水,从而出现疲倦、气短、乏力等症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以温开水、淡盐水等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少量多次饮用,也可饮用金银花茶、菊花茶、绿豆汤等清热解暑饮品,温热为宜,避免损伤人体的津液和元气。

  夏季预防高温中暑应合理的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最好还是不要在中午外出运动,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大暑时节火热当头,易动肝火,人易产生烦躁、愤怒等不稳定情绪,导致失眠、多梦等。此时应格外的注意情志的调理,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心态宜清静,凡事要注意避开急躁、生气、恼怒。因天热引起的心烦意燥、失眠等问题,能适当食用浮小麦、酸枣仁和百合,有宁心安神的功效。

  每天保证睡个简短的午觉,午时对应十二经中的手少阴心经,午睡是最简便有效的养心神方法。心脏不好的人群,可以按揉或艾灸巨阙穴,关元穴、内关穴、神门穴、公孙穴、劳宫穴等。

  医生提醒,大暑时节勿贪凉,勿长时间待在空调房,谨防空调病,警惕阴暑中招。

  空调直吹易患面瘫。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常待在空调房,或者风扇直吹,风寒之邪侵犯面部,有可能会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面瘫患者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

  常穿梭室内外易患鼻炎。人体一直处在空调房中,一旦外出,一冷一热很容易患病,肺、脾、肾三脏虚寒,阳气不足人便会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清水鼻涕等症状。因为鼻黏膜突然受冷空气刺激,容易使过敏体质的人出现过敏性鼻炎和急性鼻炎,产生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并发哮喘。

  常食生冷食物易患反复性口疮。夏日炎炎,很多人爱喝冰可乐、吃冰西瓜来消夏,而这些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同时长期吹空调,湿气积聚在身体中不能排出,就导致了口腔溃疡病的发作及反复。

  通风不畅、冷热交替易患咽炎。天气炎热容易上火,在高温环境中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咽喉缺水干燥变得脆弱。开空调时又房门紧闭,室内通风不畅,空气中细菌病毒生长繁殖。经常出入空调房,使得人体处于温差较大环境,新陈代谢在剧烈的温差间发生明显的变化,因出汗而张开的毛孔受到低温刺激会迅速关闭,极易造成毛孔闭塞。这一些因素均可导致口腔咽喉部位不适,甚至诱发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高温干燥容易鼻出血。鼻腔内的血管极其丰富,浅表易破,再加上三伏天温度高、气候干燥的原因,鼻腔血管扩张,易产生干燥、发痒等不适感,稍一抠挖、咳嗽或打喷嚏,就很有一定的概率会出血。

  做法:将竹叶洗净,同石膏一起煎煮,去渣取汁后加入粳米续煮成粥,放入白糖即成。每日分2~3次食用,症状改善即止。

  功效:清热泻火,清心利尿。适用于暑热证,症见发热、口渴、心烦、尿赤、口舌生疮等。也可用于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的辅助治疗。脾胃虚寒、阴虚发热者不宜服用。

  功效:解毒利咽、生津润喉,对于咽干、咽痛、咽痒、咽部有异物感的人群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