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事关元旦、春节返乡! 广东发布最新版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添加时间: 2023-12-25 06:35:17   作者: 建筑胶水 白胶 万能胶

  原标题:最新!事关元旦、春节返乡! 广东发布最新版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返乡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可联系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乡村医务人员对其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用药指导等服务。

  对于无症状感染的人、轻型病例采取居家治疗,提示其不外出,居家期间尽可能减少与家人接触。

  村民委员会和村卫生室 要为返乡人员及时获得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盒提供便利 。

  乡村医务人员结合实际 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线下随访等方式加强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健康指导、监测和指导用药、抗原检测等服务 。

  落实村民委员会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服务责任,尤其是对于缺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要协助其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向乡村医疗机构反馈。

  加快提升农村地区80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和其他年龄段人口 新冠疫苗 接种率。承担接种任务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 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或安排流动接种车下乡进村等措施 ,最大限度为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接种提供便利。

  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愿望, 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调整频次 。

  对于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高风险人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指导抗原检测和居家治疗观察,密切监测健康情况,必要时指导协助转诊。

  乡镇卫生院要设立和公布接诊电话,通过村民委员会或村卫生室告知辖区村民,并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乡村医生对居家观察和治疗的重点人群做好健康教育、健康监测、中医辩证、指导抗原检测和对症用药治疗等服务。

  通过上级医院派驻医师、招募近5年内退休医务人员及增加临聘人员等方式,快速扩充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队伍 。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逐级建立医疗卫生人员梯队,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发生短缺时,梯队人员立即通过驻点、巡回医疗等方式填补空缺,确保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正常开诊,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档。

  加大对农村地区新冠肺炎治疗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供应力度,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店要 加强中药、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品、抗原检测试剂盒储备,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按服务人口的15% — 20%人份动态储备 ,人口稠密地区酌情增加。

  加大中药应用,有条件地区可 将相应药品、抗原试剂盒配置储备为治疗康复健康套餐包 ,向农村重症高风险人员和重点人群发放。

  关注乡村一线防控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科学排班轮班和调休补休 ,最好能够降低或避免连续长期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为落实逐步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有关要求,指导农村地区做好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服务工作,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务院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制定了《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为落实《关于逐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有关要求,指导农村地区在当前形势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服务工作,确保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的返乡人员和农村常住居民及时获得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方案。

  各地要格外的重视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服务工作,根据新冠病毒流行株变异和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针对农村地区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相对不足,元旦、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加大,在城市务工返乡人员增多等情况,切实落实属地主体责任,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在农村地区形成科学有效应对疫情和全方位全链条做好健康服务工作的强大合力。要根据疫情状况、病情轻重、缓急程度等匹配相适应的医药保障和健康服务资源,突出重点人群管理,有序疏导诊疗需求,开展分类分层分级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最大限度保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加强对“两节”期间返乡人员的健康提示和医疗保障服务。地方各级疫情防控机制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县级防控机制切实落实责任,加强对“两节”期间返乡人员的疫情防控宣传引导。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及时关注掌握返乡人员信息,提示做好健康监测,在返乡初期规范佩戴口罩,减少与家中老年人尤其是合并基础性疾病者的接触,并告知居住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联系方式。返乡人员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可联系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乡村医务人员对其提供必要的健康咨询、健康监测、抗原检测、用药指导等服务。对于无症状感染的人、轻型病例采取居家治疗,提示其不外出,居家期间尽可能减少与家人接触。村民委员会和村卫生室要为返乡人员及时获得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盒提供便利。对症状明显的可指导其到发热诊室就诊,对出现多日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情况的,及时指导和协助向上级医院转诊。

  (二)强化农村地区重点人群服务。充分的发挥县、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作用,摸清村组内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孕产妇、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人员健康情况。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建立乡村重点人群健康情况信息库,落实《新冠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加强分类分级健康服务。乡村医务人员结合实际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线下随访等方式加强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健康指导、监测和指导用药、抗原检测等服务。落实村民委员会对居家治疗观察人员的服务责任,尤其是对于缺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要协助其进行健康监测并及时向乡村医疗机构反馈。

  (三)快速推进农村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落实《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坚持“应接尽接”原则,坚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村组动员,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快提升农村地区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继续提高60—79岁人群和其他年龄段人口接种率。承担接种任务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或安排流动接种车下乡进村等措施,最大限度为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接种提供便利。

  (四)加强宣传教育。各地要深入推动农村地区爱国卫生运动,结合健康乡村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可通过乡村广播、小喇叭等用村民听得懂、能理解的地方语言和方式,也可通过新媒体广泛宣传的方式,深入宣传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推动科学理性认识新冠病毒和疫苗接种,可动员返乡的健康人员参加村组志愿服务。引导在走亲访友时,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尽量少聚集、少聚餐,注意咳嗽礼仪。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根据区域疫情形势和居民愿望,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规模和调整频次。

  (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协同联动。各地要按照《依托县域医共体提升农村地区新冠肺炎医疗保障能力工作方案》要求,推进落实农村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级分类救治和健康管理服务。以省内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关系为基础,遴选省内城市总实力较强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按照分区包片原则,与各县(市)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依托医共体做好分级诊疗衔接,完善基层首诊、接诊、转诊流程。对于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高风险人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及时指导抗原检测和居家治疗观察,密切监测健康情况,必要时指导协助转诊。加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监测,确保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救治,明确和畅通转诊“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落实有转诊需求村民的交通保障机制,原则上通过自驾车或120急救车等进行点对点转运,乡镇和村要统筹调度,动员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协助就医转诊。

  (三)村卫生室就近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服务。通过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协同支持,乡村医生对居家观察和治疗的重点人群做好健康教育、健康监测、中医辩证、指导抗原检测和对症用药治疗等服务。乡村医生要将电话告知村组群众,方便及时联系,可通过视频、电话等非接触方式了解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人员的健康情况,根据抗原检测和健康监测情况,为有需要的村民提供开药和随诊服务。

  (四)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挥农村地区家庭医生贴近村民的作用,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对签约村民的健康宣传和教育,并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多种形式及时回应签约村民的健康咨询和问题。加快提升农村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服务覆盖面,对重点人群实现签约全覆盖。

  (一)持续发挥好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各级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机制要切实发挥统筹协调、组织调度、宣传引导等作用,落实政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突出新形势、新阶段的工作重点,在资金、人力、资源、技术、设施设备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支持保障力度,疏通瓶颈,破除障碍,解决问题。

  (二)积极发挥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作用。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要在当地防控机制的统一领导指导下,落实在疫情防控中的组织、动员、协调、宣传、引导等责任,协同做好政策宣传、健康教育、疫苗接种、重点人群健康调查、感染者居家治疗管理、购药送药和服务保障等工作。要建立完善村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协作和信息共享。

  (三)保障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力配备。统筹县域内医务人员调配,结合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和服务量,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配备力度,可通过上级医院派驻医师、招募近5年内退休医务人员及增加临聘人员等方式,快速扩充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队伍。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逐级建立医疗卫生人员梯队,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发生短缺时,梯队人员立即通过驻点、巡回医疗等方式填补空缺,确保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正常开诊,卫生健康服务不断档。原则上,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不参加社会面核酸采样服务,由当地政府统筹组织第三方机构或志愿者服务。

  (四)加强县域内必需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储备。各地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新冠肺炎治疗药品和抗原检测试剂盒的供应力度,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店要加强中药、解热和止咳等对症治疗药品、抗原检测试剂盒储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按服务人口的15-20%人份动态储备,人口稠密地区酌情增加。各省(区、市)要结合区域实际,制订发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新冠对症治疗药品配置清单,市级加强统筹,县域及时调度,药品供应企业保证物流配送,确保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清单药品不断供。加大中药应用,有条件地区可将相应药品、抗原试剂盒配置储备为治疗康复健康套餐包,向农村重症高风险人员和重点人群发放。

  (五)加强设备配置和医疗健康信息技术应用。各地要加强乡镇卫生院氧疗设备、便携式肺功能仪和村卫生室指夹式脉搏血氧仪、红外线体温计或额温枪等设备的配置。要建立完善乡村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加快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对新冠肺炎的诊疗能力。推进医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在乡村、尤其偏远地区应用,提升早发现、快处置能力,确保农村重症高风险人群得到及时有效救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乡村地区运用智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或建立智慧健康驿站,提高服务效率。

  (六)关心乡村一线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加强对乡村一线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防护用品、消杀物资的保障供应,确保工作人员防护到位。关注乡村一线防控人员和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科学排班轮班和调休补休,最好能够降低或避免连续长期工作。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要完善激励奖励机制,在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鼓励支持,落实绩效工资或临时性补贴政策,调动乡村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为持续做好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工作,指导各地合理应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我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中医药防治专班组织中医专家结合目前广东省的气候、季节和人群特点制定以下方案。

  方药:桑叶10g、芦根15g、薏苡仁20g、桔梗10g、五爪龙20g、薄荷5g(后下)、银花6g。

  1.15岁以上者,每日一付。煎为两袋,每袋100ml。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临床主要体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干咳、少痰或无痰,咽痛,部分患者有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老年人、伴有慢性基础疾病等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可表现为胸闷、汗出、纳差、便溏或便秘等症状。

  本病的核心病机为“疫毒外侵”,儿童及成人基本一致,以上焦病变为核心,主要病位在口鼻、肺,亦可累及脾、胃、大肠、心、肝等多个脏腑。

  方舱医院收治病例,治疗上以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为基础,可参照以下方案加减治疗。

  药物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5g、淡竹叶6g、杏仁10g、牛蒡子10g、淡豆豉10g、桔梗10g、甘草6g、葛根30g、北沙参10g、 桑叶10g、 陈皮5g。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 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一次,餐后30分钟温服。若发热、咽痛等症状明显,可增加至每日2剂,水煎服,分4次服用。

  用量用法:每日一剂,分为2-3次餐后30分钟温服。连续用7-14天。体温超过37.5℃者,每日两剂,分为4次服用。

  药物组成:麻黄4g、生石膏12 g、杏仁5g、生甘草5g、广藿香9g、生薏苡仁15g、芦根10g、桔梗6g、连翘9g、生山楂10g。

  用量用法:每剂煎煮成100毫升,≤1岁儿童服50毫升,1+~5岁服50~100ml,5+~12岁服100~150ml,12+~14岁服用150~200毫升;其中高热、病情急者,剂量可酌情加量。分2~3次温服,其中婴儿或服药困难的儿童,可分多次温服,每次5~10ml不等。

  药物组成:淡附片10g、干姜15g、五指毛桃20g、皂角刺15g、金银花15g、广藿香15g、陈皮5g、炙甘草20g。

  用量用法:每日一剂,煎取400ml(200ml/袋,共2袋),每次200ml(1袋),每日2次,餐后30分钟温服。(使用颗粒剂则折算为相应剂量,温水冲服)。

  (1)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藿香正气丸(液、水),每次6g或10ml,每日三次。儿童剂量:5岁以下儿童,每次5毫升,每天3次。5岁以上参照成人。

  (2)发热:体温超过38℃者,羚羊角粉或紫雪散,高热超过3日不退者,可使用安宫牛黄丸。羚羊角粉每次0.3g,每日2—3次;紫雪散每次1.5~3g, 每日2次;安宫牛黄丸每次0.5丸,每日2—4次。

  (6)儿童兼有腹胀、腹痛、腹泻、哭闹不安、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四磨汤口服液,新生儿一次3~5ml,一日3次;幼儿一次10ml,一日3次,5岁以上一次15ml,一日3次;疗程3—5天。

  江门一地推出吸入用新冠病毒疫苗 江门市新冠疫情诊疗诉求快速响应平台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