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广东两会“委员通道”再开启6位委员就热点议题发声
添加时间: 2024-02-03 14:13:38   作者: 行业新闻

  1月24日,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6位来自不同界别的省政协委员亮相“委员通道”,分别围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冷链物流、露营经济等话题分享思考感悟,提出意见建议。

  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广东对东盟进出口值1.21万亿元,约占同期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的1/5。省政协常委,省新阶联副会长、广州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联合创始人曹志伟表示,庞大的数据背后,体现了广东与东盟在经贸合作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广东与东盟地缘毗邻,山水相连,产业互补,语言相通,这都有利于双方开展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预计到2028年前后,东盟将成为全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曹志伟认为,广东有必要提前谋划、有序开拓东盟市场。

  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省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在东盟各国的首都和重要城市设立经贸办事处,整合各商、协会的资源,协调律协、会计师协会等专业机构,对有意向“出海”的企业组织政策法规培训,帮助对接投资项目,带领企业“组队出海”。二是逐步扩大免签国家范围。今年3月起,中国和泰国永久互免签证,建议向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建议,实现中国与东盟十国互免签证,或“一签东盟行”,为多方往来提供便利。三是增加广东各大机场与东盟主要城市直航的航班,充分的发挥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在推动贸易往来中的积极作用。

  工业软件被称作“数字之匙”“工业大脑”,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支撑。省政协委员、广州华工信元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芳表示,广东软件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但工业软件的发展仍然面临瓶颈和短板,如卡脖子技术任旧存在、数据难于共享、还未形成具有循环造血功能的工业软件产业生态等。

  如何让工业软件赋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吴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完善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大对企业高品质人才引进、股权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组建行业联盟,促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层次地融合。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国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牵头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全价值链价值共创、利益共享、责任共担。鼓励相关“链主”企业在广东优势行业、重点赛道率先突破,形成持续造血的上下游产业生态。三是推进传统工业软件SaaS化。重视基础应用的共性需求,发掘国内企业的重点刚需,快速推进传统工业软件全面转向SaaS化。识别产业链关键卡点,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攻关突破,实现“卡脖子”技术的联合攻坚、重点突破。

  由于物流冷链保障能力不够,很多优质特色农产品产得出却存不住、卖得出却运不起,好东西往往“卡”在出村进城的“最初一公里”。“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重点是做优做强农村冷链。”省政协委员、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表示。

  欧阳建忠建议,首先要构建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布局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拓展集配中心中转集散、分拨配送功能,优化完善县乡村冷链物流服务。同时,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与冷链物流公司的合作,强化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分级分拣等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提高从田头到餐桌冷链物流效率。

  在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欧阳建忠建议建设智慧综合服务平台,将省级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产地区域网、销地区域网、冷链物流基地等联接起来,实现在线交易、信息管理、冷链配送、位置跟踪、质量追溯、货物查询等功能,为更多中小微公司可以提供高品质的一站式冷链物流服务,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实现加速奔跑。

  “可别小看这简单的露营,由此衍生出来的露营经济,可是带动了营地建设、装备生产、服务消费这条长长的产业链。”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鼻科主任李健说,作为新的经济形态,露营经济一头连接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头连接着乡村振兴,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露营经济怎么来实现“长红”?李健认为,收获口碑和“回头率”才是关键所在。为此,他建议,由省级层面研究出台露营经济中长期规划,结合旅游风景区、公园、步道和公路的建设,科学规划覆盖全省的露营营地网络,同时打造特色营地和露营项目。其次,政府要加强露营行业的指导监管,适当设置准入门槛,明确服务标准,提升露营行业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最后,要推行“无痕露营”,加强露营地的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降低露营活动对环境能够造成的影响。

  “现在‘小胖墩’‘小眼镜’‘过敏娃’慢慢的变多,让人们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情况感到担忧。”省政协委员,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靖茂认为,体育大课间有助于培养小孩子们的运动兴趣,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应该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载体。

  为此,李靖茂从提高重视程度、丰富活动形式、提升保障水平三方面提出建议。首先,各中小学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细化量化任务目标。教育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并定期组织并且开展大课间体育交流活动,评选“阳光体育示范学校”。

  其次,学校应探索开展形式多样、具有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充分挖掘民间体育资源,开展特色体育活动,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大课间体育内容。

  最后,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把组织并且开展大课间活动纳入教学工作量。健全体育运动安全管理的制度机制,将安全教育和自我救护技能培训纳入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知识,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

  作为一名澳门人,省政协委员、澳门黎氏企业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黎鸣山见证了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取得的长足进步。他指出,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促进港澳人心回归的长远之计,也是港澳地区逐步发展的上上之策。

  一方面,搭建数字桥梁。建立面向港澳青年的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大湾区政策、项目和人才推介,提供专门的咨询和“一站式”综合服务。加强与港澳高校和各类青年团体的沟通联系,在平台上及时对接发布创业就业信息,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内地就业创业。

  另一方面,完善配套服务。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围绕居民出行、通关、通讯、支付、吃住游等,提供畅行大湾区的一站式便捷体验。推动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电子签名互认,社保、医疗、创业等高频公共服务“跨境通办”。健全港澳青年在内地生活保障体系,提供购房和往返交通优惠,助力港澳青年构建“安乐窝”。推动医疗保险跨境结算和医疗记录互认,便利港澳居民湾区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