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在政治中的两面人
添加时间: 2024-01-31 08:16:07   作者: 爱游戏app体育

  所谓“攀关系”不是说他擅长送烟酒,是他几乎没什么原则,也可以不要Face,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人他都能攀附,而且同一个人,他可以一时吹捧,一时踩几脚——完全取决于这人是不是得势,对自己是不是有利。

  说实话,这玩意也是一种能力,而且很多人也这么干,只是没有麦卡锡干得那么“丝滑”。

  因为作为一个人,表面上总要坚持点什么,但麦卡锡不一样,他的特点是没什么可值得坚持——这或许是他唯一的坚持。

  2016年,川普竞选总统,他是坚定的支持者,甚至脑洞大开地建议普京向川普捐款表达支持。

  但是,当大选结果出来后,川普连任失败,他的态度就突然来了个大转弯,差点把美国人的老腰给闪断了。

  川普质疑选举作弊,他暗地里散布选举有效的“虚假声明”——那种可随时否认是自己说的声明。

  后来发生川普支持者冲击,他又私下里说,早就受够了川普这个傻×(有录音)。

  白宫受川普粉丝冲击,他曾经打电话给川普,结果川建国讽刺了他几句,他强硬地回应道:“你特么以为你在跟谁说话?”

  如今,随着川普声望一直上升,加上2023年1月竞选众议长,为了消除几个川普铁杆粉丝议员的阻挠,麦卡锡又又又媚起来了,再次公开敬仰川建国同志的伟岸形象,还说自己能选上众议长,最该感谢的就是川普。

  见过他多次猪羊变色的人,早已不在意他的看法,因为大家都知道,一旦哪天川普又出了什么幺蛾子遭群攻,他会眼都不眨一下跟着一起围攻。

  正是因为麦卡锡这种变色龙一样的为人,这次他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个被罢免的众议长后,很多落井下石的议员给出的理由是,“他不是一个让人信服的合作伙伴”“不遵守诺言”“没有原则”……

  美国主流的报刊媒体对他的看法也是类似的意思:“政治瘾君子”、“不是政策纯粹主义者”。

  麦卡锡出身加州的贫寒之家,父亲是消防员,母亲是家庭主妇,他是三个孩子中最小的。

  他上的是社区大学,相当于我们这的大专吧,两年制,只提供初级高等教育、职业技术培训。

  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罗纳德·里根(1981-1989年)正通过“里根经济学”让美国快速去工业化。

  因为若不是里根的小政府、减少企业福利负担、疯狂打击工会,外加个人电脑、互联网科技、服务业崛起,美国就不会出现美元升值、制造业成批外迁的历史浪潮。

  那麦卡锡就可能会像大多数出身寒微的父辈一样,进厂打螺丝,做个产业工人,萌受强大工会的保护,一个男劳力养活一家子,安安稳稳了却一辈子。

  但历史是没法假设的,时代裹挟下,麦卡锡没走前辈的老路,社区大学上一半就退学了。

  其实当时还有个原因,促使他退学:他有一天闲着没事,买了一张彩票,居然中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奖——5000美金。

  按“美国梦”一般的剧本套路,“凯文熟食店”的生意应该是越做越大,然后变成了全球连锁店。

  不过可惜,麦卡锡不是比尔·盖茨、乔布斯,也不是麦当劳叔叔,小店干不到两年就倒闭了。

  他对此倒是很有自知之明,发现不适合做生意,就没再死磕下去,而是把店卖掉,拿着剩下的钱,回大学重练去了。

  不过他没按张雪峰老师建议的“穷人家孩子就该学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的套路走,而是跑去家乡的加州州立大学贝克斯菲尔德分校,补了两个学位:

  果不其然,堂堂一个硕士,连份带薪工作都找不到,仅找到一份不领薪水的实习生工作。

  不过小麦同学非常清楚自己,他知道像父辈那样进厂打螺丝是不行的,而做生意又被证明不是那块料,所以务点虚的不需要硬技术的东西,比如动动嘴皮子、搞搞关系,可能最适合自己。

  而这方面的工作,莫过于混美国政坛了,所以从重回大学那一刻开始,他就有意锻炼交际能力,他同学说,

  “小麦同学一有机会就找人聊天,个性非常吸引人,你未必想得起他,但他一定能记住你”。

  而他之所以干那份无薪的实习生工作,也是因这份工作,是为当时的共和党资深众议员比尔·托马斯的幕僚长服务,有机会深度参与和学习美国政治运转逻辑。

  我们今天已经不知道,当年接受这份无薪工作的麦卡锡,是否想到了他后来的成就,总之为托马斯服务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15年之久。

  他干得很出色,同事们对他的印象是,阳光热情、与人为善,还有过硬的专业相关知识,他后来成了加州青年共和党的主席、全国青年共和党联合会主席。

  2001年,托马斯担任美国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掌握了共和党财政大权。

  作为托马斯团队核心骨干的麦卡锡,因此也就间接成了掌握美国共和党财权的关键人物,走到哪,人家都高看他一眼。

  一位前共和党官员说,“只要麦卡锡走进会议室,所有谈话就会自动停止,因为他代表托马斯,任何一个人都尊重他,希望听他发言。”

  要知道,托马斯是出了名的变态工作狂,属于事非常多、要求极其苛刻的学者型议员,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动不动发脾气,抓住下属的一点疏漏就猛捶的那种,所以《华盛顿人》杂志的排名里,他在“最卑鄙”“脾气最暴躁”那一栏是第一名。

  因此很少有下属能在他的手下长期干下去,而麦卡锡却干了15年,这本身已经证明,他要么有非常强的工作上的能力,老板挑不出毛病,要么非常能忍,心理素质过硬,常年做“三孙子”也无所谓,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所以他的同事对麦卡锡还有一个评价:他一直是变态老板与瑟瑟发抖的下属之间的粘合剂。

  同一年,41岁的麦卡锡赢得加州第22选区议员选举,正式成为一名共和党众议员。

  直到这会,托马斯手下做了15年“三孙子”的麦卡锡,才终于露出“真面目”:

  他一改过去托马斯不容变通的强硬、刻薄风格,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热衷于社交、态度变得温和,甚至就没什么鲜明的政治立场,也不再有什么非得如此不可的政治理念,而是审时度势,根据政治风向灵活调整立场。

  可是他的转变,让托马斯很不爽,多年后,这位老议员是这样评价自己的继任者的:

  “现在在众议院的麦卡锡已经不是当年跟着我的麦卡锡了。从外表上看,你永远不知道麦卡锡的真实想法。真的,他基本上就是只要需要,他能成为任何人,什么都可以做。如果有必要,他可以说谎,也能改变谎言……”

  不过托马斯已经奈何不了麦卡锡,登上舞台的麦卡锡要演出专属于他自己的那场戏了。

  2010年,成为众议员4年后,麦卡锡当选为多数党,位置仅次于多数党领袖和众议长。而他也像托马斯一样,继续掌握着共和党内部的财权,为其他共和党候选人提供资助。

  只可惜,棋差一着,就在他参选的前一周,出事了,煮熟的鸭子飞了,而这一拖就是8年之久。

  这一年年底,川普入选《时代》杂志年度候选人物,第二年他就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

  对美国历史而言,川普当选是个标志性事件,不仅意味着美国传统白人精英政治理念权威败落,还意味着以铁锈带、农村、失业底层工人为基础的保守白人,从过去的少数派,正式登堂入室,主导了美国政坛。

  川普作为政治素人,击败政治老油条希拉里,让向来以传统白人精英政治理念为尚的群体如丧考妣,比如好莱坞的演员、美国互联网、金融和律师等行业聚集的白领,以及大学、媒体里的知识分子、学者……

  ——有一期《晓松奇谈》,高晓松曾谈到这事,他也跟着哀叹什么“人类发明的最伟大的社会制度,走向了老年,前途堪忧”、“被先贤们警惕的人民被放出了牢笼,民粹主义抬头”“美国社会将被严重撕裂”……

  尽管高晓松从头到脚都冒着一股子美国白人精英自居的茶味,但他的判断是没错的:

  川普上台,确实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美国已陷入深深的群体撕裂当中,阶层贫富差距拉大到了不得不摆上台面公开摊牌的地步,过去白人精英的优越感以及由此而装出来的优雅贵族范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川普上台,我刚说了,相当于美国政治的一次消费降级,所以对于过去的传统白人精英来说,也是一次政治上的由奢入俭的过程,他们当然接受不了,于是懊恼、痛苦,乃至愤恨……

  政治嗅觉灵敏的麦卡锡,当然嗅到了这股时代的浪潮,相信“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他,对任何撕裂的群体都没有百分百的忠诚,只求不要站错队、不要傻乎乎站到“少数派”队伍中就行了。

  所以他当时的选择非常明确,就是跟着风头正劲的川普,大唱民粹、阶层下沉、美国优先、反移民的赞歌。

  当年共和党众议院议长约翰·博纳决定退休,而约翰·博纳跟麦卡锡的关系又非常好,所以公开支持他参选众议院议长。

  只是不知道他哪根神经搭错了,投票的前一周,一向随大流的麦卡锡,突然冲到共和党极端保守派阵营的最前头,声称自己一旦领导国会,将重启2012年美国班加西领事馆遇袭事件的调查。

  ——2012年美国班加西领事馆遇袭事件,被认为是仅次于911的一次惨痛的事件,当年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遇袭,遭成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和多名情报官员死亡,初步的调查显示,美国安全部门要负责,而袭击者使用的武器有不少是从美国军方流出去的。

  而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的私人邮箱被黑客攻破,流出来的大量信息数据显示,她对这次袭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实上,她一开始也的确为此道歉了,不过后来她发现了自己承担不起相应的政治后果,因此又矢口否认了各种指控。

  但无论如何,这事的政治影响已形成,希拉里因此背上了抹不去的政治污点,而她在这事上的虚伪和狡诈也展露无遗,她后来败北于川普,这事“贡献”最大。

  因此,以川普为首的极端保守派共和党人,最喜欢将这事当做攻击希拉里的“武器”,时不时就拿出来恶心下她。